找不到工作的农学毕业生,到底栽在哪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有个死党,去年从某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简历投了足足一百多份。最后收到的面试邀请,赫然只有三封,而且都是“冷门中的冷门”:两个农药销售,一个饲料加工。面试那天,他特地穿了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对方HR给他看了三秒钟简历就开怼:“你们学种地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有个死党,去年从某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简历投了足足一百多份。最后收到的面试邀请,赫然只有三封,而且都是“冷门中的冷门”:两个农药销售,一个饲料加工。面试那天,他特地穿了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对方HR给他看了三秒钟简历就开怼:“你们学种地
不同于我只喜欢娇贵的美丽事物,小孩子的视角简单纯粹:半截发芽的土豆、路边偶得的瓜苗、绿化带旁濒死的不知名野草、一小株金叶迷迭香…..她统统捡回来种得起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很快花槽里草木疯长挤挤挨挨,表面上看是西瓜苗和朱顶红在打架,实则土里是狐尾天冬和土豆在争
回溯河大的发展历程,它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自诞生以来,河大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学术传统,在中原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河大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周边输送着知识与人才的“养分”。众多高校在河大的滋养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许多学科也在
该刊混合 OA 可免版面费。初审 4–8 周;年发文 135 篇。植物病害基础研究,病原体、流行机制、经济损失全收,融合生信、AI 更受青睐,国人投稿无压力!
近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易教授领衔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加剧了农业对环境的影响》(Climate Change Exacerbat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
我社分管领导刘桂民副所长参与接待和座谈。座谈伊始,刘桂民副所长代表我社对郑丹丹社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鲍勇社长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刊在办刊理念、内容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取得的进展。双方就农业学术期刊发展的核心关切展开了深入、务实的研讨。重点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的国际合作优先领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农业、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土壤健康与管理、农业生物安全、智能农业与数字技术、农业经济与市场、农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促进知识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有助于应对全球农业面
2022年7月,一条21秒的短视频让丁习功火遍全网。视频中,这位操着云南楚雄口音的男生站在实验田里,边挖地边“一本正经”地喊话:“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都挖地!”幽默反差的表达、真实质朴的画风,瞬间引发139万网友点赞,被众多媒体转载。这场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蒋庄村,田间虽有树荫,但直播十几分钟下来,宋丹阳已冒了汗。她是一名“90后”农学硕士,前几年辞去工作,成为一名网络自媒体博主,专为桃农答疑解惑,成了乡亲口中的“小宋老师”“桃博士”。
定位与资源唯一性:海南省唯一“211工程”+“双一流”高校(作物学入选),教育部与海南省“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经费投入:2025年预算经费56.75亿元(全国省属高校前列),较2024年增长24.5%,支撑科研与硬件升级。国际布局:与38国
2025年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各位学生和家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志愿填报。很多人在选专业时只考虑就业前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将来想考公务员,你的专业到底有多少岗位可选?根据近三年公务员招考数据统计,有些专业确实是考公的“绝望深渊”,岗位少得可怜,竞争激烈到
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多个权威排名(包括校友会、ABC中国大学排名、金平果排行榜等),综合学科实力、科研水平、专业评级及社会声誉,我国农学专业最强的20所大学如下表所示:
《齐民要术》作为北魏贾思勰编撰的农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部典籍以系统化的农事经验为根基,构建起一套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农业智慧体系,其思想精髓至今仍为现代农业提供着历史镜鉴。
端午将至,我们走近身边的异国学子、痴迷艾草的农学教师与街巷里的手工艺人,听他们讲述各自眼中端午的斑斓色彩与独属情缘。节日滋味,在异乡青年的好奇里,在民间艺人指尖五彩绳的旧时光里,也在课堂田野间与节气同频的呼吸里。这些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产生的深切共鸣,正是文
本书以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获得的省政府科技成果“湖北省白肋烟系列品种选育、品质改良及生产配套技术创新”为基础,进行补充和完善。全书共分七章,主要论述了白肋烟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指标、主要育种目标性状遗传、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和方法、烟叶品质改良方法和种子生产新技术
在科技飞速迭代的时代,选择一个“不会消失的专业”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的重要考量。以下十大专业,因深度贴合人类生存刚需、社会发展命脉或技术变革趋势,展现出持久的职业生命力。
最近,越来越多大型国企跨界 “种地”,这本来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的好事。可听说有些国企种地,上来就请一堆专家做规划,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咱不得不说句大实话:种地这事,有时候还真得听老农民的!
(该文章仅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零碎笔记整理,本意是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有错漏还望指正)